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Naomi Tang

Response Paper on Drifting 濁水漂流

濁水漂流由李駿碩編導,講十二個無家者喺一個晚上因食環署洗街而被逼另覓居處既故事。片名實在非常巧妙。不難發現片名濁水漂流,四粒字都係水部組成既字。最初我從片名理解到既係濁水作為物件喺水上漂流。似乎有意指濁水就係無家者,於城市因著政策同地產發展而漂流。最初諗到呢點感覺有啲突兀,畢竟把無家者比喻成濁水實在同片入面既想法有極大落差。及後再次思考到整個句子既邏輯,馬上就能夠發現一個問題:濁水又如何喺水中四處漂流呢?把濁水放之於大海,濁水自然就會融入大海。既然如此又談何漂流?片名喺呢方面俾觀眾既意思係無家者看似四處漂流,實質卻係融入城市。當有家既觀眾以為自己能夠獨立於無家者,其實無家者既生活同苦難早已融入城市,成為我地生活一部份。


後來再仔細諗片名,又能夠得出另一個承接上述意思既解讀—於濁水漂流,更切合英文戲名Drifting。濁水喺呢個意思上變成咗場所,省略咗主語、同時亦留低思考空間予觀眾:到底邊個喺濁水上漂流?當城市就係一潭濁水,任何在內生活既人都躲避不過濁水既洗禮。無論係無家者定係有家者都同樣面對緊社會既壓逼,無家者既存在亦不淨只係無家者既問題,而係社會問題,拉扯到社會上每個人。呢種想法喺片中並無多透露:片中大多拍無家者既生活、只有少部份劇情,例如入地盤工地同買樓等將無家者與有家者共同面對既社會逼迫略略帶過。所以感覺喺將「無家者既存在係社會問題」方面既描寫稍弱。


思考無家者既存在係社會問題之時,不難發現一個既定既概念—所有人都必需有家。當然呢種講法十分無厘頭,喺一個城市發展完善既地方,任何人都無法住喺森林同草叢。石屎地同泥牆注定我地並無任何選擇權,只有喺佢地既保護下先能夠保寧靜平安,免於外間打擾,諸如食環署無故洗街。讓我尤其深刻既係喺灣仔法院外示威之後,社會各界人士都關注起無家者既生活。生活看似有了轉機,多咗關心同支援。喺片中卻係非常突兀,什至唔太明白意義何在。但係了解拍攝背景過後,呢啲突兀既情節多少拍攝出2019年社運情緒。相信社會動員可以改變現狀、相信社會問題各界會關注,所以每個出場既角色都盡自己能力做著極細微既事:搞工作坊啦、針灸啦、傳教啦、呢啲只要相信係為件事好,就自發去做既心態同行為模式。輕快既音樂同充滿活力既場景多少被當時氣氛感染,將2019年拍進電影裡面—當然結果都不見得全部係好,例如輝哥被針灸後腳腫到需要入院、何姑娘一廂情願既家庭團聚變成老爺投海;呢啲無一不在影射當時社會氣氛、行為模式及其結果。


// 拍片如走難

《濁水漂流》調子沉重,是2019年11月唯一仍如期拍攝的電影,李駿碩坦言壓力很大,「拍得很痛苦,套戲本身已沉重,因為正值社會運動,大世界烽煙四起很混亂,有種打到嚟要走難的感覺,今日唔知聽日事。」他曾考慮延期拍攝,但已搭建好住得人的「木屋」場景,不容推倒重來,「大家的演繹都比原定的沉重,這段日子的香港人明顯是鬱結,我們是記錄了當刻的狀態,其實有點理想化輝哥這人物,原定角色冇撐到咁盡,本來不會爆的情緒都爆發了,時間的使然。」戲裡角色各有不同選擇,或許是當下時代的驅使,堅持到最後的,顯得額外沉重。


(專訪|吳鎮宇 李駿碩 被趕絕的共憤 AM730


//


呢篇上映時已經打好。但覺得寫得唔太完整、亦較少討論劇情。後來睇到(唔記得邊個電影人)話任何評論對電影同導演係必需、而且係constructive的,就決定都係出了。

4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